教育学333、教育学333和311区别、教育学333考研科目

专业课一备考经验(333教育综合)

1.时间规划

⑴总:3-12月

⑵分:①第一轮学习:3-5月初

②第二轮学习:5-6月中

③第三轮学习:6-12月

tips:

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学习属于打基础阶段,不用集中精力背诵,但可以留心一些重点内容。等到第三轮,就开始着重背诵,有了前两轮的积淀,背诵起来要相对轻松一些。第三轮分成很多小轮次的背诵,其中6月中-8月底是第一轮背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背诵程度开展周期长短不等的二轮、三轮背诵。在第三轮背诵时,还可以采取“小三步走”,调整背诵节奏,如背完中教史后再接着背快速两遍中教史加深印象,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背诵第二门。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三”背诵,“大三步走”和“小三步走”战略的交错结合能够较好的帮助记忆。

关于备考阶段是否需要报补习班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一战的学弟学妹们来说,如果能报个机构的全程班跟着学习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一般机构的收费都比较贵,一门课就需要大几千块钱,确实不是很划算。如果大家能找到那种可以持续更新到考前的网盘资源的话,也绝对是可以用的,并且性价比很高。师兄我,当年报了考研的全程班,花了8000+,而另一个室友在网上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个网盘更新的课程,内容竟然和我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比我晚更新出来两天,唉,头大。所以呀,师兄还是挺建议大家使用网盘资源的。

规划理由:

①第一轮学习—上课:3-5月初这段时间,就像高中学习新知识一样,跟着老师和教辅过一遍知识点,了解333教育综合考什么以及怎么考,对四门子科目有整体的认识,在心里形成之后的复习预设。根据各科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复习方案。

②第二轮学习—温习:5-6月中旬这段时间,就像听完课做完笔记后再把上课内容和笔记温习一遍的过程,需要融入更多个人思考,不能停留在上课层次,是思维的“碰撞期”。

③第三轮学习—背诵:6月中旬-12月这段时间,是漫长但又一瞬即逝的,想要拿高分就必须要一点点地吃掉所有内容,况且第一二轮背诵的节奏肯定会很慢,通常会占较长时间,所以提早开始背诵是没有错的。在有前两轮积淀的基础上,再去尝试背诵不至于一点信心都没有。有了第一轮的背诵后,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背诵计划和节奏,展开滚车轮式背诵。

自从师兄上过报班的当之后,研究生期间的课余时间就在收集整理考研资料,现在师兄这里整理出来了教育学333和311市面上很多机构的全程班,21的是已经更新完了的,可以全程跟着学习,22的课程可以持续更新到考前。大家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聊我,我发你。

2.资料推荐

⑴听课:《考研应试解析》

⑵真题:《包包学长超级真题》、目标院校真题

⑶模拟:《考研全真模拟卷(8套)》

⑷参考:《lucky学姐笔记》、《二师兄思维导图》、大纲推荐教材

⑸辅助:喜马拉雅(ErSha爱教育)、微信公众号(徐影老师等)

推荐理由:

①听课:《考研应试解析》按照大纲编写,内容基本来源于大纲推荐书目,因此听课复习这一本足够。

②真题:《包包学长超级真题》不仅列出了多所院校的历年真题,而且还整理出考频等重要数据供参考。

③模拟:《考研全真模拟卷(8套)》11月出版,试卷中内容是重中之重,必须掌握的高频考点和难点,可以买来参考,价格15元左右。

④参考:《lucky学姐笔记》是333教育综合笔记类产品做的最全面的,可以和《应试解析》互相补充作为听课资料。《二师兄思维导图》近年来口碑发酵,是因为他根据考研强化班整理出框架图式的笔记,适合前期听课做笔记时用来参考。大纲推荐的四门课的六本教材,可以用作参考工具书,在《应试解析》及其他资料上找不到答案或解释较少时,可以翻阅教材,找找合适的说法,但往往收获不大,因为《应试解析》和其他产品已经足够成为333考生的生存救济了。

⑤辅助:“ErSha爱教育”的喜马拉雅电台适合在琐碎的时间听一听,帮助记忆和回想,多听总是有好处的,而且学姐是华东师大的学术型研究生,本身底子够好,声音又极其甜美,听完就想跟着她一起成为“未来的教育家”,充满无限斗志,是必备的精神食粮。

3.课程推荐

①考研1980全程班套餐。包含考研基础班、强化班、国庆真题班、冲刺班。

②徐影老师、高鸽老师的微博直播。

推荐理由:

①强化班非常应试,是考研所有班型的精华所在,也是应对考试首选、必听的课程。该课程录制采用手写笔记形式,课堂带入感强,能紧跟徐影老师和高鸽老师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背诵笔记。

②国庆真题班专门对各个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并挑选出典型的真题进行分析解答,展开找角度,同时也预测热点考点及当代教育走向。

③冲刺班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回顾,考研在此班型需要提高质量,作为非必要选项,可以在吃饭或睡觉前等零碎时间听一听。

4.复习要点

(以下内容来自风衣粉的Q&A大拷问)

Q:参考书目?

A:大纲规定参考书目如下:

①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33教育综合由四门科目组合而成,考教育硕士(333)的基本可以不用看教材,购买一本应考资料《应试解析》配合使用其他教辅资料即可,教材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书,用来查询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解析上太简洁的内容;考教育学硕士(学硕311/708/740/666等)的需要购买教材(和333不一样)整个过一遍,因为学硕会更加细致地考察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

Q:333需要买大纲推荐参考书吗?

A:不需要。若买请买二手书,参考书作为工具书来使用,查一查补充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需要买?因为《应试解析》按照大纲编写,且内容基本来自参考书内原话。

Q:考研应试解析新版没出买19的吗?

A:目前阶段可以等19新版出版,往年是在3月底、4月初出版。但使用过18、19两版应试解析,我觉得18的内容更好,19删掉了好多必要的解释内容。希望2020版本能够保证高质量水准和好排版要求。

关于精装版分册应试解析,内容和普通印刷版一致,只不过纸质更好一点,有颜色区分,四门课单独装订,实质内容没有区别。

Q:不同院校333的参考书一样吗?

A:333全国统一大纲,推荐书目基本一致,部分院校会有单独的参考书目,如湖南师大、南师大,需自行联系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进行咨询。

Q:没有定学校之前可以先看哪本书?

A:决定考教育硕士(专硕)的同学,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再加上报考院校报考专业的专业课。因此可以先进行英语和333的复习。333虽然各个院校自主命题,但全国统一大纲(个别学校除外,需认真咨询比对,我了解的有首都师范大学)。

Q:网课、老师怎么选择?

A:因为我全程跟随考研教育学,2018年3月的时候开始看盗版的18年强化班,觉得不错,后来5月就买了19的正版课程。整体来说变动不大,而且正版课程的节奏慢于我的复习节奏,9月份之后还有实习,我就基本没再跟国庆真题班、冲刺班等课程,由此可见,暑期强化班的价值还是最大最大的。考研的徐影老师和高鸽老师也是算认真负责的老师了,考点基本也能够覆盖到,讲解内容也算是比较细致,容易理解。跨考生可能需要时间多一点思考。

在暑期到来之前,我仍然推荐同学们先看往年的强化班视频课,这样对整体进度有把握,后期复习也能够信心十足,不至于到了八月还没开始学某一门而心态崩掉。

推荐观看视频年份/顺序及理由

①教育学原理:18强化班

教育学原理建议先学,作为卷面分值最大(占60分左右)的科目,在思想前瞻性上又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出整体的框架(宏观、中观、微观),近年来倾向于从这里出材料分析等开放型试题,并且与另外三门课的结合程度高,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可以作为教育学原理的补充材料和例子来支撑答题论点。在学好教育学原理后,对于中外教育史中混杂无章的内容,甚至可以产生自己的想法,根据教育学原理的目录规律,整合知识内容的同时调整琐碎的知识点的顺序,这样更加方便记忆。

推荐看18年强化班是因为18的课程是课堂实录,台下是有学生和徐影老师互动的,整体效果更好,而且徐影老师在很多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更加细致,考虑了学生的理解程度。19的棚内录制效果要差一些,且内容讲解没有18充实,新增知识点也不多。

②中国教育史:19强化班

高鸽老师的中国教育史已经教了3年,所以整体水平是进步的,她的课堂笔记非常适合答题,性价比高,学完难搞的教育学原理不妨在这里先缓一缓做一个过渡。

③外国教育史:18强化班

方便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进行比对,但比较难适应徐影老师的授课节奏,这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坚持下来耐心学,一遍听课的学习肯定不能帮助你梳理好这一块的知识,所以需要后面迎难而上,反复阅读这部分的内容,根据先前的经验(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整理好这一门课的个性化笔记。

④教育心理学:19基础班+19强化班/18强化班

19年基础班全新录制,由高鸽老师授课,讲解细致,举了很多例子,而强化班节奏偏快,且教育心理学理解难度较大,猛然上来就听可能不太容易弄懂。因此先听基础班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高鸽老师基础班的笔记就已经非常适合答题了,整体框架清晰,缺点是333和311在基础班阶段没有分开,有部分知识是333不需要学的。而18年的教育心理学是由李彩虹老师(北师大博士)授课的,整体风格更有趣味,但她比较话唠,可以选择将这部分的课程放在闲暇时刻听,后面的“学习动机”等章节,听她的课,绝对利于理解。

Q:333全年复习如何规划?

A:第一轮学习3月底-5月;第二轮学习5-6月中旬;第三轮学习(开始背诵)6月中旬到12月。其中第三轮展开,分为多轮背诵,第一轮背诵6月中旬-8月底;第二轮背诵9月-11月;第三轮背诵11月-12月。其中第三轮背诵又可以展开分为好几轮小轮次的背诵,比如背完中国教育史,我就立马再背上两三遍强化背诵。因为到最后按照顺序背诵,背完第四门,第一门的内容可能基本就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在最后这种突击强化策略也是可以采用的。总之,背诵的方法就是你对你自身情况了解之后而采取的策略,因人而异,可以选择默写框架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检测。到最后,也可以模拟一套真题,来检测自己的能力,但究竟是彻彻底底的模拟还是写个框架看自己能否回忆起来,也是需要看你自己的情况。

Q:每轮背诵的时间如何规划?

A:我的333学习大体分为三大轮,第一轮听课记笔记(跟随往年考研强化班),以《应试解析》和lucky学姐笔记(可用同类型产品代替)为听课教材,这时候的笔记是记在大的草稿纸、A4纸或大本子上的,就相当于高中学习新知识去听课一样;第二轮带着第一轮听课的笔记去细看一遍《应试解析》和lucky学姐笔记,给第一轮的笔记作个性化的增补删减调序等工作,这样就加深了一遍思考同时为后一轮学习铺垫;第三轮根据前两轮的笔记整理一份终极背诵笔记(我微博上发的那种),整理一点背诵一点。第一轮大约一个月;第二轮大约一个半月;第三轮大约两个半月。经历了前两轮的学习,第三轮的时候(6月中旬)我才开始背诵,我的背诵节奏是,周一周二学新内容,周三停一停温习一下之前背诵的,补充一些想法……以此类推。因为我觉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方法太麻烦且不太适合文科类的背诵,中间过程又太过于痛苦,还不如自己找自己的节奏。同学们也可以试试周一到周五学五天新的内容,周末停一停温习一下旧内容。每一天,背诵的要求也应该是反复多次的,我一般上午学习专业课,背诵一遍,下午学习英语,晚上再学习专业课,再继续背诵。总之333教育综合的知识和单词一样,反复多次反复多次,从最开始的陌生不理解,到理解后的眼熟,就要花上不少时间,再从眼熟到能够默写或者说出来,需要更多次的重复。

Q:333什么时候开始背诵?

A:没有实习的同学,建议暑假黄金期开始背诵,9月之后再背心太容易崩掉,那时候加上政治的压力,放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大四上学期有实习的同学建议提早开始背诵,但并不是指3-5月就开始背诵,在对所学科目一点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背诵,效果基本为0,所以比较建议学习过两轮再开始背诵。背诵前要有充分的心理暗示,加油可以的!

Q:333要过几遍?每遍学习计划重点是否不同?

A:前面已经说到,我的333经历过三轮学习。第一轮类似于上课,第二轮类似于温故,这两轮的学习必须要全面撒网。第三轮才是整理背诵,在第三轮当中有分为多轮的背诵,在最开始背诵时,预留时间较长,也需要全面撒网,不能有侥幸心理,等到进行多轮背诵之后,才可自行“减负”。

Q:是不是要先梳理框架再背?怎么背?背专业课的效率?

A:当然,一定是这样。你面前虽然已经有比较好的考试资料,内容相比大纲推荐书目已经少了很多,但仍然庞杂,无法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文科类的学习比较提倡关键词、关键句和一些背诵小tip组合起来的框架式学习方法。背书也只需要背诵这些重中之重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有的地方比较好整理出口诀的,就写上一个小小的tip。第一轮的背诵往往很慢,时间长达两个多月至三个月,但需要全面撒网和打好基础,所以时间是必须要慢慢消化的。之后就是滚车轮般背诵。

Q:333要做笔记吗?基础班和强化班都要看吗?

A:不做笔记的,或多或少也都在资料上划了重点,圈了关键词,做笔记本身就是记忆策略之一,也能够帮助你对知识内容更好地理解。往年的旧版基础班可以不看,19教育心理学重新录制了是需要看的。如果你购买了2020考研的网课,你会发现今年基础班全部重新录制了,那么你可以新版基础班+往年强化班并行着看,不至于落后节奏。

Q:笔记怎么整理?

A:整体流程:第一轮听强化班,边听边做笔记;第二轮在原有笔记基础上修改,增补删减调序整合;第三轮根据先前经验整理新的笔记用来背诵,推荐使用康奈尔笔记本。不推荐iPad,太耗费时间。

参考资料:考研《应试解析》、《lucky学姐笔记》、《二师兄思维导图》等。

注意事项:少写字,多思考,少照抄,多凝练多总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适宜,以关键词、关键句为笔记的核心,不浪费时间。

Q:专业课答题思路

A:1.重视卷面排版和书写:考试答题纸为普通A4纸大小,纸上还有一些空白边框,所以实际大小可能还会小一些,因此排版是答好卷子的第一步。一般名词解释一面纸3-4个,简答题一面纸2个,论述题最好多于一面纸。整张卷面最好不要有过多涂改,也不需要把字写得多么好看,清爽整洁即可,因为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在考场上展示书写能力,思维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2.各题型答题基本要求:名词解释答题要求面面俱到,点到即可,分点表述清楚;简答题和论述题答题都尽量采用总分总的格式,开头总起,中间段主要是背诵的内容+个人思考,结尾段要有总结升华,这样答案看上去更加规范有层次感。

3.应对主观开放型论述题:近年来主流院校越来越倾向于出材料分析题等非常开放的论述题,在四门课的学习后期,需要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四门课的内容互为表里,比如材料考到师生关系,就可以联想到教育学原理中的师生观,同时也还可以引用中国教育史当中孔子、韩愈等教育家的师生观,引用教育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老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等等……同时在论述题的答题中,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列好各段的小标题,最好能与教育学专业有关,且对仗工整,妙趣创新。要知道阅卷老师改一份卷子的时间很短,在做到书写工整清爽的同时,更加多人眼球的就是你的个性思维,个性思维就体现在这里。

Q:333的例子,有些知识点内容会考论述,或者会问一些教学启示,不知该如何准备

A:这一点确实令人头疼,但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这两门课上,比如有的学校会直接考一个教学原则的论述,而解析上的内容就那么几行,根本达不到论述题的要求。因此应对策略是,多百度、多在知网搜文献阅读,必要时可以使用大纲推荐教材,上面有比较详细的内容,也有一些例子。我微博整理发过几个原则的文章,但从现在出题的趋势来看,这样出的可能性不大了。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却考查的是我们的联想思维能力和教育学素养,总之,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多积累,多阅读,没有坏处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