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修完本硕,博士毕业入职港理工,她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7月,应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林珊珊邀请,一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浙大管院做学术讲座,引起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

据林珊珊介绍,她叫俞懿桐,是浙大管院2013级旅游管理毕业生,博士刚毕业就获得了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教职(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助理教授)。

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最终联系上这位优秀毕业生,并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对科研与生活的热爱,对母校与师者的感恩以及“光芒”背后的故事。

她性格开朗乐观,有着

和普通女孩一样的“爱吃爱玩”,还有很多人都容易患上的拖延症。当然也有专属于她的“非凡”,她曾是女子十米气步枪国家二级运动员;她用四年的时间修完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她在英国顺利修完博士,刚毕业就成功入职香港理工大学。

这一切“光芒”看起来都特别幸运,似乎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但别忘了那句经典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俞懿桐,正是那个时刻做好准备,努力去抓住机会的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访谈,一起来看看这位幸运的女孩,和她在光芒背后默默做出的努力与准备。

访谈现场

Q1:获得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助理教授)教职的那一刻,你是怎样的心情?

俞懿桐:感恩又忐忑。感恩自己这些年遇到了非常非常好的老师和同学。无论是本科的老师,还是博士的导师,都是非常优秀、和善、对我帮助极大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会这么顺利地走到这一步。

忐忑是因为终于要脱离学生身份,做一个独立的科研人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一直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

Q2:在争取这个职位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俞懿桐: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职位,它偏向科研,和助理教授相比要求低一些,但对发文章、项目申请和教学都有要求。

面试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把自己发过的文章、参与过的项目都进行了梳理,防止在提问到研究细节时答不出来,毕竟参与的有些项目距离面试已过去好久,容易记不清楚细节。

同时,我搜索了教职相关的所有经典面试题,对每一个题目都作了准备,导师也帮我打磨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这让我在面试过程中胸有成竹,遇到这些面试题目时能回答得更加全面有逻辑。

考虑到我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读博期间我用两年进修了一个证书(所有英国大学老师都要考取的一个教师资格证),主要内容是全方位地教你如何上课。面试前,我重新梳理了这门课上教过的授课理论和技巧,回答面试问题时也应用了相关知识来体现我对教学的理解。

另外就是所有面试者都要准备的sample lecture(试讲课程),用十分钟来体现教学能力。我在这个部分的准备中,一是非常注意整体结构的逻辑与条理,同时针对上课的学生(本科或研究生)进行内容和深度上的调整;二是注意语言的使用和跟同学之间的交流,用生动的语言把要教授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带领学生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Q3:获得知名高校教职,你认为和大学期间的哪些积累有关?

俞懿桐:追本溯源,得到这个职位跟本科时浙大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息息相关。如果不是浙大和萨里3+1的项目,我不会这么快地取得博士学位并且入职香港理工大学。在面试时,院长也提到港理工和浙大有联合培养项目,问我愿不愿意入职后参与这个项目回浙大授课。

我觉得浙大校友这个身份在面试中是很加分的,浙大的声誉真的很好,本科在浙大毕业这件事会给面试官一个非常积极的正面印象,对我各方面的能力都更加认可。

Q4:你是浙大-英国萨里大学“3+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的毕业生,当时为何报读这个项目?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俞懿桐:我是第一届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最开始选择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觉得节省时间,三年内修完所有浙大本科的课程(毕业论文除外),大四去英国读萨里大学的研究生,四年时间我可以同时拿到本科和硕士的文凭,没有任何弊端,就算还想读别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再申请,不会因为参与这个项目而耽误任何其他计划,所以就果断地去了。

如今回头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读博也是到英国后各种机缘巧合促成的,并不是最开始选择读硕士时就想好的。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它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带有硕士学位的“交流项目”,不仅可以让我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成就,拥有更多经历,而且还不会因为选择了它而被限制其他更多样化的安排,比如再去更知名的高校深造。

Q5:在浙大管院学习期间,有没有哪位老师给过你一些帮助?或者带给你一些触动?

俞懿桐:给我帮助的老师非常多,比如我的本科班主任林珊珊老师,以及旅游系的吴茂英老师、吕佳颖老师,她们给了我很多照顾,她们的课也给我之后的博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再如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周亚庆,他克服了时差和远程沟通难题,耐心地给大四时远在英国读研的我进行远程论文指导;还有王亮老师,在我回国参加毕业答辩时给了我非常多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说,我能顺利完成3+1项目、能在此基础上顺利读博,都离不开旅游系老师源源不断的热心支持与关怀。

此外,还有我在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老师周永广,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对科研有了真正的认识,虽然当时研究的内容和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完全不一样,但这个项目成为了我科研的“启蒙”。

Q6:在你眼中,浙大管院是一所怎样的商学院?你觉得在学院就读期间,你获得了怎样的成长与帮助?

俞懿桐:当初选择管理学院是因为各系招生人数不是很多,我记得当时旅游系只招收不到20个学生,我觉得这样高的师生比可以让老师们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后来,我非常庆幸自己选了管理学院,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持续提供了大量多样化、高质量的机会,管院的培养理念不限制学生的个人选择,鼓励大家自由发展。

比如我们旅游系,除了我参与的3+1项目外,当时还邀请了许多世界顶尖院校的学者来给我们做讲座、答疑解惑;还有非常多业界经验丰富的高管和我们分享这个行业的从业道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同时,管院在课程设置上弱化了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有很多大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基础让我们在后续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多的机会。

可以说我的读博决定和职业道路选择,都是基于当初管院提供的平台。我不是那种一开始就坚定拥有科研梦想然后读博的人,就像我之前说的,我的选择是一步一步因为各种机会的出现而促成的,而管院就是给了我这些机会的地方。

Q7:毕业后为何选择从事学术事业?对于未来,有何规划或梦想?

俞懿桐:学术是博士毕业后的顺位选择,我觉得做研究是件有趣的事。

当然,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文章发不出来、项目做不下来等

等,但回归到做研究本身,至少我不会感到厌烦和抵触。相反,在很多时候,我的脑子里会冒出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并想去做,在读文献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题目可以做。也许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题目已经有人做过了,或者这个课题本身真的很难落地,但有想法想去验证和探索新的发现这件事对我来说是挺有意思的。

未来的规划,我想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在作为独立的科研人的初期多学多做,认真面对每一个机会。我有个爱玩的性格,也容易懈怠,但我希望未来回想起这段时光,不会后悔自己当初不够勤奋、不够认真,我就很满足了。

当然,看到身边优秀的人,我也会想自己能做到就好了,我五年之后也要这样之类的,但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接受自己,然后不断加油努力。

Q8:能否分享一些科研或学习经验给大家?特别是在自我管理方面,比如如何抗压、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等。

俞懿桐:科研方面,其实就是多读文献多思考,多和导师沟通。读博的过程其实是学习怎样做研究的过程,而读文献是让你熟悉科研范式、了解现阶段科研成果的最有效方式,这是做好后续研究的基础。

导师是我们走进科研的领路人,你要怎么走,这条路前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哪里容易踩坑,哪里需要转弯,这些都是多和导师沟通可以了解到的,所以建立一个和导师沟通的良好关系与习惯对以后的科研道路非常有益处。

读博期间最重要的是打好科研基础,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兼顾文章、项目、教学,如果在某些方面有短板就尽量找机会弥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科研本身很容易给人挫败感,科研之余要尽量享受生活,不要苛责自己,要多给自己鼓励和认可。

学习方面,我觉得首先要做的事是了解自己。我本身是个很爱玩又有些拖延的性格,所以我会找很多方法让自己静下心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如何提高专注力”,会看见无数的建议和方法,大家可以都试一试,找到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并坚持下来。如果不好用的话,也可以去

搜一搜文献,找到背后的机制对症下药。

对我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白噪音,而且是只有暴雨的白噪音,这个声音可以让我专注进入学习状态。但每个人面对的问题不一样,所以我说要了解自己,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我的自我管理经验,即根据自己的个性、学习习惯和问题来尝试调整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而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你可以归纳总结自己什么时间段学习效率高,什么方法学习效率高,怎样学习让自己最舒服。如果做一件事让你太疲乏、太别扭,这是无法长久的,我希望学弟学妹都可以在让自己接受和舒服的前提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方法。

Q9:能否给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们推荐一些值得看的书籍?

俞懿桐:我看书很杂,大多数都是小说或者文史类的,小时候看名著居多,长大后就越看越偏,各类小说杂文诗歌都愿意看看。

因为最近要工作了,工具类书籍在看《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其实小时候就被爸妈推荐并看过了,但长大再看会觉得小时候好像没看懂,现在来看会对理财有新的认识。

至于工具书以外的书籍,我觉得看什么都可以。据我所知,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都是通过看好书来拓展眼界的。我觉得审美是个性化的,没有高低之分,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开心、放松的事情,不用强求自己非要看某一类或某一本书,只要你自己喜欢看就可以。我希望学弟妹们都可以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放松心情、享受乐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