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博文台州考研寄宿学校开课哪些证…来自考研是一场修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部分共性和个性对比题的汇总

1.价值和真理的关系: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两个不同的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对立的: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这种具有契约形式(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4.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第一,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的不同的转移方式划分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划分的。第二,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旨在说明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周转速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可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产生影响;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旨在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露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即作为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则包括全部的可变资本和作为劳动对象的那一部分不变资本。

5.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在某些民主原则、民主形式上存在着历史联系,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原则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也有着本质区别。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特别注意:两大理论成果的不同点是: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是: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以及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都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精髓,它们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革命为前途的、处在十月革命所开辟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民主革命。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9.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0.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依据和前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要求;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制度。

11.“四个全面”与“四个现代化”。

不同点:①“四个现代化”是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②“四个现代化”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为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是指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战略布局。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1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编成《四洲志》一书。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13.《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有关土地制度的规定,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空想性质。

14.《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提倡兴办学校。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但严禁鸦片输入。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也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是,由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通篇没有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因而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点:反封建。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二、四、五是这次农民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16.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共同说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在面临亡国灭种之灾的情况下,提出了不同的改造中国的方案。从农民阶级的改朝换代,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维新,在中国都没有行得通。它们以自身的失败昭示一个真谛: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是穷途末路,需要一个新的强有力的阶级领导一场流血革命将其摧毁。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17.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关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论战双方: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论战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论战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论战局限: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本质,不敢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支持。革命派只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9.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缺陷是没有反帝的内容;民权主义的缺陷是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民生主义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三民主义中,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提出改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21.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22.《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23.四一二政变与皖南事变的异同点。共同点:都发生在国共合作时期。不同点:①前者发生在内战时期,后者发生在抗战时期,主要矛盾不一样。②前者发生时共产党不成熟、无军队、无武装、无反抗,后者发生时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党,有军队、有武装,在政治、军事上都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24.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②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同时注意: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与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何异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性质、任务、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共同点:①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没有改变。②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也没有变。

25.20世纪不同主体的三件大事。①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②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三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领作用。

27.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

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8.理想、信念与信仰: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9.理想与现实: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0.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3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也是一致的,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生活在祖国大陆之外的一些同胞对大陆缺乏了解,对于他们的行为应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要站在拥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上,深明中华民族的大义,就能够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

3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①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②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③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35.法律权利与人权: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与法律权利关系密切。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一个共同体(如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有的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人权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则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