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最怕的事发生了!快看这些高校的五星操作……

又到了考研、公务员备战的关键时刻!然而,4日晚,有学生爆料称,学校物业半夜突然清理教室,很多考研学生的复习资料被清理,不少学生身穿睡衣拖鞋就匆匆从宿舍赶去找书。考研就剩最后一个多月,这事儿你怎么看?

考研占座党最害怕的事发生了,学校突然清理教室

11月5日上午,有高校学生发微博称4日晚10:00左右,校内物业的工作人员突然赶到教学楼内,清理教室里摆放在座位上的书籍。

据悉,这些书籍大多是即将考研学生的复习资料。担心复习资料丢失,不少学生身穿睡衣拖鞋就匆匆从宿舍赶去找书。

“这种清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小王回忆,最早是今年暑假开始前,物业通知说教室要重新粉刷,让大家把留下的书都带走。开学后,同学们也曾多次收到物业要求收书的通知。“可是以前起码会提前告诉一声,这次不光没打招呼,还挑了个半夜搞突然袭击。”

4日晚,考研学生的复习资料堆放在教学楼大厅里。微博截图

校方:或因妨碍他人上课才清理

“考研同学复习多集中在校内第二教学楼的五六层。”5日中午,有学生介绍,这两层楼的教室平时很少有课,又因楼层较高少有人来自习,因此多年来一直是考研学生复习的首选之地。“算是个传统吧。”学生们表示,每个人的复习资料都有厚厚几摞,天天搬着来往于宿舍和教室间也不现实,这才把书留在了教室里。

“其实我们知道这样可能会影响其他人,但也没其他好办法,而且我们去的教室算是人最少的了。”学生们说,如果遇到教室有课或有活动,他们也都会把书先收走。“结果现在一清理,有人做了很久的笔记都找不到了,还怎么复习。”

对此,校方一值班人员表示尚未听说清书一事,因是周末相关工作人员也未上班。“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反映,我们学校没有设专门的考研教室,可能是放在屋里的书妨碍了其他学生正常上课才清理的。”

物业工作人员则表示,被清理的书籍都集中放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内和楼旁的树林边,学生可自行前往寻找。4日晚只是接到通知要清理教室内的书籍,具体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听说是因为有考试。”不过学生们否认了该处教室用于考试的说法。

考研占座 被收书: 有人说活该,有人心疼!

就此次考研占座这件事来说,有人表示以书占座本就不妥:

也有网友在贴吧发帖支持学校的做法,毕竟学校的教室资源有限:

也有人觉得考研辛苦应当照顾:

而大部分网友则认为学校在此事中应当协调好各方关系。“开放考研教室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这样一群考研占座党,为了占座他们也是相出过各种创意:

10月下旬,济南某高校中就曾流传一个神秘的扔书群,群内成员相约去校内图书馆将放在座位上成摞的复习资料都扔掉,以此表达对考研同学以书占座的不满。

但是这一问题也并非是无解的,为了给考研、考公务员党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又不扰乱正常的学习秩序,不少高校想出了很多好点子:

看到这些高校考研自习室,占座党要哭了!

食堂考研自习室 还给提供宵夜!

在“考研党”抢占自习教室的时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堂贴心地为考研党准备了夜间复习区域,开放空调,提供宵夜,隔离干扰,很多学生被良好的环境吸引而来,将食堂当成了自习室。每逢夜间,背书声此起彼伏,再加上热气腾腾的夜宵,暖意融融。

废弃浴室改成自习室 单人单间!

如果你觉得大家都在同一个教室人多嘈杂,或许这款浴室改造的自习室能满足比:

据报道,2016年4月起,浙江台州学院向学生推出35间、每间3平方米的考研自习室,它们由废弃多年的浴室改造,总花费不到2万。自习室面向大三、大四准备考研的学生推出,内部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块门帘、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推出后,有93名同学报名,35人根据报名顺序获得首批“入驻”资格,目前预约已排到下一学期。

五星级考研自习室来了! 暖壶台灯一应俱全

浴室太过简陋了?来看看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的五星级考研自习室。

校园内,考研学生们大多都在图书馆安了家,除了学习的考研书籍移到图书馆以外,水杯,洗漱用品,充电器这些日用品早就见怪不怪了,到了十月份天气较冷的时候甚至有人带着暖壶和小棉被来自习室长期驻扎。

地下停车场改自习室 总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

据媒体报道,2015年起,山东政法学院学生有了“专属自习室”,整整有两层,总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设1700余个座位,是目前驻济高校中最大的自习室。山东政法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这里原来规划是地下停车场,但为了拓展学生的自习空间,将这里装修成学生自习的一个公共开放的场所。”据悉,学生想进入该自习中心除了得刷校园卡,还得提前预约选座。

看到这些超有创意的考研自习室,

是不是也有了考研的冲动呢!

你还知道哪些高校还有这样的考研自习室吗?

快留言告诉大家!

*在文末留言区留言参与互动,留言内容获点赞数高者即可获得本期送书《无夏之年》,祝好运!

综合:中国青年报(zqbcyol)、济南时报、南京广播网、大众网、新浪微博等。

评论